蔷薇花 中药材
【药名】蔷薇花 【别名】刺花、白残花、柴米米花、 【汉语拼音】qiang wei hua 【英文名】Flowe of Japanese Rose 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】Rosa multifloa Thunb. 【归经】胃;大肠经 【功效】清暑,和胃,活血止血,解毒 【科属分类】蔷薇科 【拉丁文名】Flos seu Petalum Rosae Multifloae 【主治】暑热烦渴;胃脘胀闷,吐血,衄血,口疮,痈疖,月经不调 【生态环境】生于路旁、田边或丘陵地的灌木丛中。 【采收和储藏】5-6月花盛开时,择晴天采集,晒干。 【资源分布】分布于山东、江苏、河南等地。 【植物形态】野蔷薇 攀援灌木,小枝有短、粗稍弯曲皮刺。小叶5-9,近花序的小叶有时3,连叶柄长5-10cm;托叶篦齿状,大部贴生于叶柄;小叶片倒卵形,长圆形或卵形,长1.5-5cm,宽0.8-2.8cm,先端急尖或圆钝,基部近圆形或楔形,边缘有锯齿,上面无毛,下面有柔毛,小叶柄和轴有散生腺毛。花两性;多,朵簇排成圆锥状花序,花直径1.5-2cm;萼片5,披针形,有时中部具2个线形裂片;花瓣5,白色,宽倒卵形,先端微凹,基部楔形;雄蕊多数;花柱结合成束。果实近球形,直径6-8mm,红褐色或紫褐色,有光泽。花期5-6月。果期9-10月。 【功效分类】清热药;收涩药 【性味】苦、涩;凉 【药材基源】为蔷薇科植物野蔷薇的花。 【用法用量】内服:煎汤,3-6g。 【出处】《中华本草》
食疗价值
蔷薇科灌木植物多花蔷薇的花朵。又名刺花,白残花。我国华东、中南和山东、河南、四川、云南、贵州、新疆等地均有分布。5~6月花盛开时,择晴天采收,鲜用或晒干用。 [性能]味甘,性凉。能清暑热,化湿和中,止血。 [参考]含黄芪甙、挥发油。 [用途]用于暑热烦渴;湿热泻腹,痢疾;胃热吐血。 [用法]泡茶,煎汤。 [附方] 1,蔷薇花饮:蔷薇花10g,刺梨15g。煎水饮。 本方以蔷薇花清暑热,刺梨清热生津、助消化。用于暑热烦渴,不思饮食。 2,蔷薇花茶:蔷薇花10g,茶叶3g。沸水冲泡,代茶饮。 本方以蔷薇花清热和中,茶叶清热除湿、利尿。用于脾胃湿热,呕逆少食,腹泻,小便短赤。
食用功效
5~6月间,当花盛开时,择晴天采收,晒干作药用。 蔷薇花味甘、酸、性凉,入脾、肺、大肠。蔷薇花有清暑化湿、顺气和胃、止血的功效。适用于治疗暑热胸闷、口渴、呕吐、不思饮食(治疗厌食)、口疮、口噤、腹泻、痢疾、吐血及外伤出血等。对痢疾、胸闷、中暑都有一定的疗效,同时还是治疗厌食、口疮溃疡的良药。
食用方剂
中医食疗方)
1、蔷薇花粥
——新鲜蔷薇花4朵,大米100克,白糖适量。将蔷薇花洗净,切细;大米淘净,放入锅中,加清水适量,煮为稀粥,待熟时调入蔷薇花、白糖,煮至粥熟服食。每日1剂。可清热解暑,适用于小儿夏季热、中暑头晕等。
2、蔷薇绿豆粥
——鲜蔷薇花4朵,大米、绿豆各50克,白糖适量。将蔷薇花洗净,切细;大米、绿豆淘净,放入锅中,加清水适量,煮为稀粥,待熟时调入蔷薇花、白糖,煮至粥熟服食。每日1剂。可清热解暑,适用于暑热吐血,口渴,烦热等。
3、蔷薇鲇鱼汤
——鲜蔷薇根30克,黑鲇鱼1条,调味品适量。将蔷薇根水煎取汁备用。黑鲇鱼去鳞杂,洗净,切块,放入锅中,加清水适量煮沸后,再下药汁及调味品等,煮至鱼肉熟 图画 透即成,每日1剂,连续1周。可清热利湿,适用于热湿下注、尿频尿急等。
4、蔷薇蒸鱼
——蔷薇花3朵,半斤重鲫鱼1尾,调味品适量。将蔷薇花洗净,切细各用。鲫鱼洗净,去鳞、鳃、内脏,鱼体躯干部斜切3~5刀,放入砂锅,加葱、姜、蒜、盐、料酒和适量清水,在文火上蒸20分钟,然后放入洗净的蔷薇花,加味精、香油少许,即可食用。可清热利湿,适用于湿热泻痢,大便不爽。
现代药理研究
蔷薇花,主要含黄芪甙、挥发油;有利胆作用,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;可吸收硫化氢、苯、苯酚、等有害气体,亦可清除锑剂中毒。